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森林济源
【牢记殷切嘱托 守护绿水青山】精准大数据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发布时间: 2021-09-25 | 来源: | 作者: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与植被通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文简称“小浪底国家站”)切实担当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监测的重大责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各项精准数据,支撑重点项目实施,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二十年积累大数据,打造世界一流研究站 

        小浪底国家站主要开展近地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多圈层水文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多过程耦合、黄土丘陵-南太行交错区生态恢复与稳定性等基础研究,支撑沿黄生态涵养带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碳中和”目标和国际履约谈判,致力于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地球关键带与植被通量观测研究基地、先进科技成果实验示范基地、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和高度开放学术交流基地。
         小浪底国家站自建站以来,先后开展了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生产力形成过程、温室气体源/汇变化、山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稳定性维护机制、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与调控技术等方面研究,积累了长达二十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如:连续21年定位观测获取流域径流量数据、连续18年定位观测获取气象等常规数据、连续15年定位自动观测获取人工林生态系统水热碳通量数据及其辅助数据。累计完成国家基金、重点研发、科技支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省科技进步奖6项、地方及行业技术标准7项、国家发明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20件,培养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70多名。

        二、科技领跑生态保护,有力推动济源发展
        小浪底国家站能够实时监测黄河流域济源段生态的微妙变化,实现生态保护数据化,为生态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主要服务于三个方面:一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通过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二氧化碳和甲烷源汇过程,在数据的分析及应用中,根据水碳通量等观测数据研究表明:济源栓皮栎-侧柏-刺槐混交林生态系统,每平方米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288克,每亩森林每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858公斤,济源129万亩有林地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10.68万吨。这对进一步明确森林对温室效应的减缓作用、支撑人工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服务国家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气候变化公约等相关国际谈判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方面。通过流域径流量数据研究表明:在黄河小浪底库区,中-重度水土流失面积比例由1990年的19.6%下降到2020年的10.6%,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流失量下降幅度约达50%。三是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小浪底国家站依托济源核桃资源积极开展“核桃—冬凌草”“核桃—决明子”“核桃—苜蓿”等林草、林药复合模式种植研究,推进立体种植,多层利用,促进农民增收。在开展的农林复合技术研究中,“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高效林农复合经营技术”获得河南省林业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南太行丘陵典型地区林下作物种植优化配置技术”和“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高效林农复合经营技术”获得河南科学技术成果。
        三、助力“十四五”,推动生态保护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期间,小浪底国家站将立足太行山南麓,黄河中游流域,重点围绕相关国家战略及区域生态工程技术需求,继续开展研究观测,建成国内领先的森林植被通量观测研究基地,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基地和山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重点研究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分析人工林碳汇能力对气候变化和经营管理的响应、水碳权衡关系,评估人工林固碳固氮潜力,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国家“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研究近40年来小浪底库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能力,量化森林保水理水净水固沙效应,评价林业生态工程对小浪底水库的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三是研究揭示森林植被影响空气负氧离子的生物学和物理学机理,定量评估森林植被调节大气质量及森林康养潜力,为森林生态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四是攻克裸露立地灌草快速建设、低质低效林结构调控、经济林地力维持及农林复合可持续发展等关键技术,完善山地生态修复与森林植被提质增效提升技术体系,服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小浪底国家站正在推动济源林业从传统方式到大数据信息时代转变,未来小浪底国家站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支撑济源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升级、服务民生改善等方面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为建设又富又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济源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林业局 | 技术支持:河南济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济源市黄河大道西段 | 邮编:459000 | 投稿信箱:jylybgs@126.com
热线:(0391)6913100(工作时间) | 传真:(0391)6913102 举报投诉
网站标识码:4190010054 | 豫ICP备案号: 豫ICP备2022021976号
豫公网安备:41900102410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