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林业动态  »  媒体动态
【济源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构筑沿黄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 2020-09-14 | 来源: 济源网 | 作者:

  济源位于黄河北岸、太行山南麓,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属于沿黄生态保育带和太行山生态屏障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多次专题调研,先后召开两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进行谋划部署,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提速,大力实施困难地造林,着力构筑沿黄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达到45.28%、位居全省前列,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又富又美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提供了有力的生态支撑。

  一、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全域一体生态格局 

  济源作为全国唯一的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把全域规划、一体发展的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规划、统筹谋划。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强化自然生态格局基底作用,构筑“一核两带多点”空间发展布局。“一核”,即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积极推进森林进城,打造城市“绿肺”,优化人居环境;“两带”,即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和沿太行—王屋生态旅游发展带,实现生态涵养功能与产业发展功能的深度融合;“多点”,即在核心区外布局建设若干特色小(城)镇、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重点规划了一批园林城镇、森林特色小镇。二是科学编制规划。高标准编制《森林济源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提出了“五年绿满山川平原,十年彩染森林济源”的总体目标,预计到202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9%,森林蓄积量达到450万立方米,湿地面积保持16.44万亩,林下种养面积达到22.25万亩,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291.62万吨,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78.84亿元/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完善生态网络。在做好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地域特征,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着力打造“一心一带三区多廊”的全域生态网络。“一心”,即中心城区生态绿心;“一带”,即南部沿黄生态保育带;“三区”,即北部太行生态屏障区、东部农田林网防护区和西南部经济林涵养区;“多廊”,即由铁路、公路、河流组成的绿色生态廊道网。规划完成造林48.86万亩,抚育29.29万亩,退化林修复12万亩,廊道绿化36.5千米;建设森林特色小镇10个,国家级森林乡村20个,省市级森林乡村150个,核桃产业基地4.5万亩,特色经济林2.48万亩。

  二、加强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 

  坚持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克服困难地复杂环境的制约,加快建设森林济源,让绿色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一是加强生态技术攻关。坚持把沿黄干旱困难地区造林作为突破口,开展《黄河小浪底库区砂页岩裸露地植物材料选择与栽培试验研究》,在大峪、下冶、坡头等山区镇进行试验,研究推广的“下铺上盖”双地膜保墒抗旱造林新技术被河南省科技厅鉴定为科技成果,《太行山区困难地造林技术规程》成为我省困难地造林的技术标准。二是实施荒山绿化攻坚。每年实施困难地造林1万亩,先后打造济邵高速公路、石寺路、阳下路、克留路沿线及孔山、玉阳山、南山、东阳河等困难地造林精品工程10余万亩,造林成活率在80%以上。总投资1.16亿元的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济源沿黄生态涵养带困难地造林项目,在黄河干道及主要支流沿线周边实施了困难地造林2.6万亩,建设期为2年,目前正在建设中,计划今年年底完工。三是开展全域绿化行动。连续12年坚持开展“3+1”(造林绿化、土地开发整理、农田水利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加大困难宜林地造林、立地条件较好的灌木林地改造和未达标造林地的补植补造力度,全面开展封山育林,累计植树6000余万株。以构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公路碳汇通道为特色,大力推进公路通道碳汇林建设,累计完成通道绿化3000余公里。对1.5万余亩流转土地进行绿化,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防护林、休闲观赏林、城郊森林公园和精品牡丹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和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发展林业经济,助推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 

  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把当下和长远统筹起来,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以高质量林业经济推动高质量生态保护。一是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整合自身资源,凝聚发展动能,聚焦薄皮核桃和花卉苗木两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目前,特色经济林生产基地已达23万亩,其中薄皮核桃种植面积达15万亩,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核桃深加工龙头企业3家,核桃饮料生产企业10余家,核桃产业集群年产值达10亿元;苗木花卉产业基地有3万余亩,栽植各类苗木60余种,苗木自给率90%以上,年产值3亿余元。二是林下经济科学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结合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无公害林下生态种植和林下生态养殖。目前,林下经济发展累计达49.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冬凌草种植基地,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生态保护产品称号;各类林业合作社达到490家,林下经济产值达到8.72亿元。三是康养旅游创新发展。依托森林和自然景观众多的优势,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建成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南山森林公园、九里沟生态景区、小沟背景区、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举办了槐花节、艾香节、红叶节、核桃节等特色节日,在景区周边及沿线发展一批以餐饮、住宿、休闲、采摘为主的森林人家,涌现出王屋镇五里桥村、承留镇花石村等一批生态休闲特色村和大峪镇王庄村、下冶镇韩彦村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6亿元。

  四、注重生态保护,守护河青岸绿的生态环境 

  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认真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划定森林、林地和湿地红线,严格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管理,打出生态保护的“组合拳”。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成立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55.4万亩。实施河口村水库生态猕猴生态补偿工程、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黄河湿地生态恢复、野生动物野外驯化基地、华北豹及其猎物红外相机监测等一批重点项目。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栖息地。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正在成为集鸟类观测保护、湿地保护宣传、群众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景观区。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积极推行区、镇、村三级网格化责任管理,强化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队伍与装备能力、林火阻隔系统、应急道路等建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灾害应急、科技支撑等体系建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6‰以内。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近千只白天鹅“造访”济源,16只“鸟中大熊猫”黑鹳同框出境,在浅山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6只金钱豹建立了稳定的种群,黄腹鼬刷新地理分布最北界限。四是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重点加强黄河及其支流湿地生态修复,实施小浪底北岸(济源)灌区工程,对济水西源、蟒河、万阳湖、苇泉河等进行生态补水;全面推进黄河、蟒河、盘溪河、五指河、湨河、虎岭河、曲阳湖、玉阳湖、万阳湖、东湖等湿地生态恢复项目,湿地总面积达16.44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67%。

  五、创新思路举措,健全生态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 

  强化绿色、生态、法治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推动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一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本级投入,近年来济源财政年度投资均保持在1亿元左右。争取上级支持,充分运用国家、省推进造林绿化、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每年争取省级以上财政造林补助等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同时示范区本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了配套。引导社会投资,鼓励个人、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承包荒山、认养绿地、建立绿化基地,累计吸纳社会资金3.5亿元。二是完善依法治林机制。在全省率先整合森林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木材运输检查等职能,成立林业综合执法支队,积极开展春季和冬季严打、黄河滩区湿地保护、亮剑行动、“绿盾”行动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破坏自然保护区资源等违法行为,为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建设森林济源提供坚强法治支撑。三是完善科研合作机制。依托林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和省级科学研究院、林业中长期科研试验示范基地等,在物种生物学、生态学和引种繁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十三五”期间,累计制订国家级行业标准1个、省级地方标准8个,审定新品种4个,推广林果新品种26个,科技成果奖励8项,完成各类林业科研项目68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建立林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6处、科技示范村20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00次,培训人员1.1万人次。四是完善森林管护机制。停止天然林一切商业性采伐,全面落实天保工程二期安排的年度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任务,完成前一轮退耕还林未到期0.229万亩成果巩固。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体系,实施野生动物救护繁育,改善和扩大栖息地,开展就地、迁地、种源保护和野化放归回归工作。开展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森林督查和“绿盾”行动,设立森林生态站,全面提升违法活动查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生态科研监测等工作水平,为加强建设森林济源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林业局 | 技术支持:河南济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济源市黄河大道西段 | 邮编:459000 | 投稿信箱:jylybgs@126.com
热线:(0391)6913100(工作时间) | 传真:(0391)6913102 举报投诉
网站标识码:4190010054 | 豫ICP备案号: 豫ICP备2022021976号
豫公网安备:41900102410949号